Tuesday, October 11, 2011

牛熊證瘋炒 最愛「半日鮮」


牛熊證瘋炒 最愛「半日鮮」
經濟日報 
10/12/2011


【經濟日報專訊】港股近期大升大跌,投機客紛湧入牛熊證市場謀刀仔鋸大樹。牛熊證成交昨連續7天破百億,佔港股兩成份額,個別成交更令藍籌相形見絀。投機客賭性極強,大部分為「半日鮮」短炒,持倉過夜僅佔成交的0.3%。


連續7天成交破百億 勝藍籌


衍生工具交投熱烈,勢牽引大市走向,隨着牛證街貨接近3個月低位,同時熊證街貨增加,大戶推低恒指誘因減少(見「知識庫」),對大市短綫屬正面。


牛熊證成交昨逾157億元,佔港股成交約18%。但值得留意的是,街貨及資金流入未有同步增長。以周一數據為例,牛熊證共成交約120億元,但流入恒指牛熊證街貨的新增資金,只有約3,000萬,佔整體成交不足0.3%,反映投資者都屬投機式短炒,不願持倉過夜,賭博成分相當高。


http://easss.com/credit


昨日恒指一度高見18456點,已令42隻恒指熊證「打靶」被強制收回。十大成交的牛熊證中,首6隻都錄得逾10億元成交,較和黃(00013)、神華(01088)等藍籌還要高。


日買賣2億份 僅0.3%過夜


牛熊證主要發行商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總經理于正人表示,在港股大跌後,衍生工具散戶投資者的投資取向由過去分散於不同正股,轉為集中恒指產品,以恒指產品為主的牛熊證遂成焦點。


至於牛熊證成交激增,但街貨量未見增長,于正人解釋是反映投資者以即日鮮炒為主,願意坐貨承擔隔夜風險的不多。「早前大市尋底,投資者博反彈居多,一面倒市場氣氛下,牛證街貨增加。」大和香港衍生產品工具部策略師張小喬稱,牛熊證市場一向以炒即日鮮為主,「會有投資者每日下注買賣2億至3億份的牛熊證,但收市時卻不會持任何牛熊證。」


「早市買牛跟美股 午市轉熊」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稱,現時港股表現分兩階段,散戶會藉注碼細的牛熊證炒即日鮮,甚至半日鮮,「例如美股早一晚急升,散戶可能只於上午跟一段衝刺,午市收手轉買熊證,因為歐洲3點開市後,形勢常常有變。」另外,牛熊證街貨比例近周亦有所變化。以牛證為例,9月22日的牛證街貨量為40億份,至上周五跌至4.8億份的3個月低位;而熊證同期則由11.5億份增加至21億份。


﹏﹏﹏﹏﹏﹏﹏﹏﹏﹏﹏﹏﹏﹏﹏﹏
知識庫︰牛熊啟示


在大戶與散戶共同參與的牛熊角力場上,牛熊證街貨量上升反映大部分投資者對大市的取態;如大量投資者看淡大市,買入熊證並持有,將令熊證街貨量上升。


但若看淡比例過高,反映市場上看淡的投資者眾多,易引來好友反擊,因只要大市反彈至熊證重貨區,熊證被強制收回,發行商須買入期指,屆時恒指升幅及好友的回報將被放大。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分析,若熊證聚集較多街貨,而牛證重倉區距恒指水平較遠,則大戶更傾向推高恒指「殺熊」。


恒指牛熊證街貨量及走勢
恒指牛熊證收回價分布



甚麼是牛熊證?


牛熊證是近年新興的熱門投資工具,與認股證相類似,同樣有行使價、到期日、兌換比率等特性。牛熊證與期指買賣相似,牛熊證的財務費用可比擬投資者向發行商借取金錢買入/沽出相關資產而付出的費用。牛證看好,熊證看淡;與認購證看好,認沽證看淡相似。


而最明顯的分別為牛熊證設有強制收回機制和收回價,相關資產價格觸及收回價時,牛熊證便會被收回。不過,投資方向正確的話,牛熊證不會被收回並可持有至到期日:若買入牛證(看好) 後,相關資產價格一直上升,該牛證是不會被收回的;相反,若相關資產價格一直下跌至收回價,該牛證便會被強制收回。


市場上牛熊證一般為R類(收回價 ≠ 行使價),即有可能於強制收回後有剩餘價值;而N類(收回價 = 行使價) 牛熊證於收回後是沒有剩餘價值的。牛熊證推出初期,不少投資者未能分辨認股證和牛熊證,不時出現牛熊證被收回後才知道買入的並非認股證而是牛熊證。分辨牛熊證可簡單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留意該衍生產品是否有收回價,因市場上只有牛熊證備有收回價。
第二,留意牛熊證的中文名稱是否有 “牛” 或 “熊” 的字眼。
第三,致電發行商查詢。


---




牛熊證(英文:Callable Bull/Bear Contracts, 簡稱CBBC) 是投資市場上結構性產品的一種,能夠追蹤相關資產的表現,而毋須支付購入實際資產的全數金額,與認股證相似。


牛熊證有牛證和熊證之分,前者為看好相關資產前景的投資者而設,以資產價值的升勢獲利;後者則為看淡後市表現,以資產價值的跌勢獲利。


牛熊證是由第三者(通常是投資銀行)發行,與證券交易所或相關資產均無任何關連。


與認股證比較,牛熊證較少受到引伸波幅及時間值兩大因素影響。此外,牛熊證的另一特色是設有強制收回機制:只要相關資產價格觸及收回價,即使該證還未到期,也會即時被強制收回,投資者因而會損失部份甚至全部投資金額。

Monday, October 3, 2011

明月山龕場裁違規 母公司香港生命集團停牌 13億王國夢碎 股價40元跌剩4毫


明月山龕場裁違規 母公司停牌 13億王國夢碎 股價40元跌剩4毫
明報 
10/04/2011


【明報專訊】自稱項目估值達13億元的私營骨灰龕場明月山,其上市的母公司香港生命集團去年5月公布項目時股價一度高達40元,不足3個月後被規劃署指控非法經營骨灰龕,明月山遂以司法覆核挑戰規劃署,昨被高等法院判處敗訴,香港生命即時停牌,停牌前收報0.425元,規劃署已表明會即時執法,13億元骨灰龕王國勢成泡影。


龕場覆核敗訴 規劃署:即時執法


首宗以司法覆核挑戰政府的明月山,其經營者為上市公司香港生命集團(前身為問博控股)的6間附屬公司,主要業務為經營骨灰龕的香港生命集團,昨在高院頒下判決書後1小時宣布停牌。主席林衛邦昨未有回應會否上訴,亦未交代如何處理已放在明月山的先人靈位及已出售合約。


Online Petition


香港生命集團去年5月收購牛潭尾地皮後,公開宣稱發展骨灰龕場,指項目估值高達13億元,可建造6.5萬個龕位,成為唯一經營骨灰龕的上市公司,公司股價至昨日停牌前股價為0.425元,較高峰期下跌99%。


已買位巿民或可民事索償
位於元朗牛潭尾、佔地2180平方公呎的明月山現設有1560個龕位,其中540個為「雙人位」,可安放約2100名先人骨灰。據資料顯示,至今已有14個龕位已使用,另有190個已出售。有律師指出,已購入龕位的市民可根據合約條款諮詢法律意見,或可提出民事索償。


規劃署表示,若發現有關人士未遵照強制執行通知書規定,署方會採取檢控行動。署方又表示正檢控元朗流浮山紫雲仙苑。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暫未收到與明月山有關投訴,但指出今年首三季已收到12宗懷疑無牌經營骨灰龕的投訴。


規劃署去年10月22日把明月山列入「表二」,指明月山違反地契用途和《牛潭尾分區計劃大綱圖》,非法經營骨灰龕,明月山後來提出司法覆核,指「骨灰龕」屬「神龕」的一種,提出爭論。據大綱圖訂明,「神龕」屬「表一」,即在鄉村發展中容許發展的項目。
其代表資深大律師張建利指出,「神龕」定義是供奉神明,在中國人社會中先人亦算神明的一種,並會把先人的骨灰放於小箱內供奉,故明月山應屬「神龕」。


官:大型龕場非居民所需


高院法官林文瀚並不同意,指無論「神龕」和「骨灰龕」的定義如何,大綱圖已訂明只容許「神龕」發展而不容許「骨灰龕」,兩者確有分別,不能混為一談。法官亦考慮當初規劃者的原意,認為「鄉村式」發展主要是針對原居民建丁屋,以及容許附帶商業活動以供應居民所需;惟明月山是以商業形式經營大型骨灰龕場,並非因應居民需要而生的商業活動,而明月山每年不同時間均吸引數以百計的人到場點香拜祭,亦非規劃者的原意。


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已計劃今年下半年展開第二次公眾諮詢,社會對發展以地區為本的骨灰龕計劃已有共識。立法會議員黃成智認為,當局有必要盡快在下半年討論發牌制度,但先要訂出條件,包括先拆除違規建築、區內市民應獲諮詢及提供交通配套等。他又指出,延遲討論及延遲執法,只會令更多違規龕場經營者從中獲利,政府應訂明阻嚇罰則,包括即時吊銷經營牌照。


根據《城市規劃條例》,未有遵照強制執行通知書還原土地合法用途,一經定罪可被罰款50萬元,再犯可被罰款100萬元。


【案件編號﹕HCAL3/11】

濠賭股插水 兩月蒸發3千億


濠賭股插水 兩月蒸發3千億
經濟日報
10/04/2011


【經濟日報專訊】濠賭股在「十一」黃金周的傳統旺季開始,股價不但未有回暖,反而受一連串不利消息拖累,昨日再度成為港股最弱板塊。6大濠賭股自今年8月高位平均回落約50%,市值蒸發合共3,076億元。


http://easss.com/invest


韓收緊內地賭客信貸
韓國觀光公社旗下的Grand Korea Leisure上周末宣布,停止向中國賭客提供信貸,催化市場對澳門賭場在信貸收緊下經營困難的憂慮。在脆弱市況下,澳門政府至今仍未公布9月份博彩收益數字,令濠賭股雪上加霜。


澳博控股(00880)昨跌勢最驚人,收市報10.5元,跌25.5%,成為第7大跌幅港股,成交金額達7.06億元。美高梅中國(02282)及銀河娛樂(00027)亦分別跌20.4%及18.9%,金沙中國(01928)、新濠國際(00200)及永利澳門(01128)跌幅介乎10.9%至16.1%。


里昂證券指,Grand Korea Leisure收緊借貸屬個別事件,並帶有政治意味。該行及摩根大通都不約而同透過自己在澳門的消息渠道,指中介人並無見到信貸收緊影響賭場業務,10月以來賭場繼續水泄不通。


澳博瀉26% 跌幅榜第7
外資券商都指,投資者可趁濠賭股調整吸納。摩通指,濠賭股平均預測市盈率11倍,遠低於2008年的30倍,部分當時甚至仍然虧損;就算假設2012年表現得如2009年首季惡劣(即貴賓廳收入跌20%),市盈率亦只不過是15倍水平。


麥格理則以企業價值(EV)相對現金經營溢利(EBITDA)計,現價介乎7至9倍,相等於由現在至2022年(即賭牌經營期屆滿),每年盈利只有0%至3%增長。